摘要: 5月23日上午,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,并参加联组会,听取意见和建议,他强调,要坚持用全面、辩证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,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、于变局中开新局。我 ...
5月23日上午,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,并参加联组会,听取意见和建议,他强调,要坚持用全面、辩证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,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、于变局中开新局。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、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,经济发展前景向好,但也面临着结构性、体制性、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,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,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。 文旅、演出产业如何走出困境?今天小编就汇总众多代表委员支招文旅产业复苏的建议,以拓展思路,研判趋势,助力文化产业变“危”为“机”。 文旅产业 1、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委员: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,为中小企业服务李彦宏介绍,很多平台型互联网公司和人工智能公司会开源和开放很多技术,“有了这些开源开放的平台,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可以更方便地使用最先进的技术,这些开放平台就变成了传统产业或者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。”(来源:人民日报) 2、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委员:数字文化产业出海带动国内就业 丁磊建议,搭建数字文化出海政府服务平台、设立重点企业专属对接服务,清理简化行政监管措施;完善立法保障积极引导数字文化产业出海,设立国家专项出口扶持基金、重点发展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;建立国家级文化IP授权使用平台,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数字文化产品出海走向世界;积极开展境外“数字税”预判研究和储备应对,防止加重企业出海税负。(证券日报 李乔宇) 3、大唐西市董事局主席吕建中代表:金融机构助民营企业解忧纾困
吴国平针对旅游“复兴”提出建议:旅游业的复兴不再是简单的“圈山圈水收门票,人山人海吃红利”传统发展模式的复兴,而是要借疫情倒逼行业转型升级,谋求服务再提升、业态再创新、模式再升级、动能再转换,加快推进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。他表示,旅游业对于做好“六稳”、落实“六保”,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。 重塑旅游行业信心,提增国民消费信心是“解困”的重要路径。吴国平建议,相关部门能够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,对一些风险较低的地区率先恢复跨省游业务,有序放开最低游客预定限制,以解旅游业的燃眉之急;国家有关部门要关注疫情对旅游业的总体影响,出台旅游振兴计划,并出台指导政策,呼吁不能因为此次疫情导致的旅游企业业绩巨幅缩水,而降低旅游企业2020年度的信用评定等级。 5、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虹代表:帮助文旅业尽快走出困境
朱虹代表建议,应依法加大减免税费力度,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抓好各项既定帮扶政策的落实。建议探索设立全国文旅产业帮扶基金,并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文旅企业进行金融扶持,如提供专项贷款、贴息贷款;积极探索设立“文旅贷风险补偿资金池”,鼓励各地建立产业发展基金,引导金融机构、社会资本等加大向文旅企业的投入与支持;建议尽快出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,开展国家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评工作,明确示范区创建的标准和规范;将江西地方性法规首创的旅游购物先行赔付制度纳入国家有关法规,依法保障广大游客乐享旅游、安心消费。(来源:中国新闻网) 6、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细花:加大对“云旅游”等新业态的支持 7、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安娣:冰雪全产业链让“冷”资源“热”起来 如今,高品质的雪场、超百万人次的滑雪度假区,还有以冰雪为轴心的各类关联产业和新业态,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创业机会,促进了冰雪市场的繁荣和区域经济的发展,“冷”资源终于“热”了起来。 8、农工党山东省委主委段青英:大力推进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段青英建议,一是整“带”统筹,建立联动机制。针对大运河跨区域、多部门管理的活态遗产特点,应从中央层面统筹协调,将相关省的规划与中央规划有效衔接,立足当地、面向全局。沿线城市在规划建设之初就要形成协同发展、跨专业领域合作的态势。二是“高”点定位,注重资源保护。利用大运河的交通动脉和文化廊道的功能,整合运河资源,发展高端产业,建设中国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带,打造运河经济增长极。三是和谐“融”水,加快基础建设。四是“深”入研究,弘扬运河文化。进一步开展资源调查和专题研究。发挥文化传播平台作用,如恢复一年一度的运博会,举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论坛,发挥大运河遗产保护城市联盟、大运河旅游城市联盟的作用等。五是多“元”投入,夯实物资保障。建立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多元投入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共建机制。(来源:中国旅游报) 9、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书记刘旗委员: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刘旗表示,围绕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,川渝两地将以巴蜀文化为纽带,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突破,坚持协同化发展、一盘棋推进,特色化发展、差异化定位,高起点谋划、高标准建设的基础原则,共同推进巴蜀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,共同建设巴蜀文化旅游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,共同完善巴蜀文化旅游共建共享机制。(来源:中国旅游报) 10、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代表:建好黄河文化旅游带 刘晓静建议, 一是以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主线,为保护、传承、弘扬黄河文化创造条件。二是以沿黄生态文化带建设为抓手,推进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。三是以深入挖掘研究黄河文化为基础,讲好“黄河故事”。四是以发掘黄河文化为契机,叫响山东省黄河品牌。五是以机制建设为保障,健全完善黄河文化保护、传承、弘扬工作体系。(来源:中国旅游报) 剧院团演出行业 1、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杨俊:健全国有改制文艺院团保障体系
4、全国政协委员栗桂莲:通过数字媒体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 5、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:鼓励跨界网络大V推广传统文化 此外,他建议,从戏曲的互联网传播中挖掘加入更多的经典元素,鼓励跨界网络大V也加入进来,增强传播效果。譬如让易中天、王立群等文化名流挖掘戏曲经典的三国戏、宫廷戏的精彩故事,融入更多戏曲文化的元素,像央视综艺节目《经典咏流传》,把古典诗词与戏曲唱腔相结合,吸引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化学者的关注。 (来源:人民日报、新华网、中国新闻网、中国旅游报、澎湃新闻等平台汇编,图片均来源网络,侵删) (本文仅用于行业交流学习,并不用于商业用途。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。如不慎侵涉第三方权益,请与我们联络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) |